關仁大師2015詩書畫創作《吉羊開泰》
〈Prosperity in Year of the Goat〉by Master
Kwan Yan
洋洋得意樂豐年,步步青雲綻君心。
說文曰:「羊,祥也。」2015年是羊年,有吉祥之兆。毛詩曰:「節儉正直,德如羔羊。」有德者,民尊之。五字在中國人心中也是吉祥之數,祈頌五穀豐登、五世其昌,五子登科,五路財神,恭祝大家羊年事事順利,路路亨通,蒸蒸日上。
宋代是中國古典繪畫的成熟期,山水花鳥畫得到正確技術的掌握,已發展到與人物畫「分庭抗禮」。而人物畫在唐代的基礎上,演變成更中國化、真實化和生活化。這是由於寫生和水墨的重視,繪畫從宗教及宮廷題材進入民間風俗和生活的描寫,如蘇漢臣以描繪嬰戲圖和貨郎擔(賣小孩玩具的擔子)得名。
畫的形式由壁畫進而以卷軸為主,繪畫技法更實現了線條和色彩的淨化。李公麟是宋代人物畫第一人,人物精神刻畫,表現出流利嚴謹的線條,白描手法尤為出色。
關仁大師以一幅《吉羊開泰》〈Prosperity in Year of the Goat〉,喻意吉祥如意,廣納百福。宋人以絹本為貴重,元人亦以絹本為富貴氣派,此幅是絹本重彩設色,130×100㎝ (Ink
and colour on silk),大師用蘇漢臣嬰戲圖的深入民間,細緻活潑風格,描繪初春景色,梅花盛放,喜鵲飛舞,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帶著午膳盒及他疼愛的羊兒到郊外走春。
男孩稚嫩的臉,愉悅的笑容,身上穿戴的皮帽、皮衣、馬靴、玉飾、匕首、錦囊,而至羊兒的毛、喜鵲的羽、梅花的花蕊花瓣,一一都以寫生寫實的手法,其質感與官感從畫家的妙手神筆盡情流露,讓觀者讚嘆不已,用色及筆墨線條,調和流利,表現宋院體畫的風格,現代人能達到這個高度的功力實為罕見,值得細細欣賞。
詩醇畫韻《喜上梅》
Poetry
and painting 《Magpie & Plum Blossom》
作者,
夏威夷,
大浪灣,
詩語從此締結,
靈感如珠散落,
風為你造一座橋……
關仁詩集寫:「詩就是藝術家的共通語言」。除用書畫表達藝術之美,關仁大師希望透過詩詞的咏讚,與讀者分享喜鵲與梅花的欣賞。
本草釋名:鵲能報喜,故為之喜鵲,又傳說在七夕能為牛郎織女修造相會的橋梁,在中國人心中喜鵲是希望之鳥。
梅花酷寒中盛放,代表中國人堅毅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高潔而有自信。
詩在唐以後產生新的格律變化──詞。詞潛於六朝,體備於五代,風暢流行於宋,其旨為體格、神致渾然一境,神明於古匯,自然妙化。
大師用詩與詞同時吟梅咏鵲,讓讀者感受時光轉移的速感律動,又是一個新意。
詩
《喜鵲》 關仁
緇衣素襟見乾鵲,霜毛玉羽迎風到,仙鄉瓊宮何不思?喜事喃喃為君報。
釋文:
詩中一二句是形容黑白色羽毛的喜鵲。
三四句是用懷疑的語句問他們為什麼不在仙界,而不辭勞苦飛到人間為我們報喜訊呢?
杜牧亦有詩云:丹鵲東飛來,喃喃報君喜
詞(一)
《菩薩蠻 ‧ 春喚》 關仁
零亂庭院韆鞦盪,深深苔痕碧波浪,門前鵲兒舞,門裏花影迷。
是東風乍來,喚醒春心在,無意再等待,梅梢喜事近。
釋文:
隆冬過後庭院草木仍是一片零亂,只有韆鞦孤單的盪漾著,池邊泥土長滿厚厚的青苔,依傍著碧綠的池水,庭院門前喜鵲在飛舞,而院裡面的花朵正開得燦爛迷人。
一陣暖和東風吹來,令人產生春天的感覺,無法再等下去了,因喜鵲已在梅樹梢頭宣報這個喜訊呢。
上片描述冬剛去春初來的庭院景色。
下片道出喜鵲帶來春天的心情及喜訊。
詞(二)
《菩薩蠻 ‧ 七夕》 關仁
翦翦天風繞瓊樓,飛飛萬里亂楊柳,淨淨落碧空,緇緇衣鵲舞。
鵲橋今夜修,神女淚難留,重來又一年,愁悵嗟離愁。
釋文:
風像是長了翅膀一樣,繞過高聳的殿宇,飛向萬里以外,晃動的氣流吹亂了低垂的楊柳,柳葉從空中飄落襯托著正在翩翩起舞的喜鵲。今夜是七夕,牠們是要飛到天上建造鵲橋讓牛郎和織女相會。
過了今夜鵲兒便要含淚離去,無奈的等待明年再來,充滿別離愁懷,惆悵地嘆息。
緇緇衣鵲:緇是黑色,緇緇衣鵲是指喜鵲黑色的羽毛,好像穿著黑亮的衣服。
神女;指喜鵲,此名源起《奚囊橘柚》;袁伯文,七月六日 過高唐,遇雨宿於山家,夜夢見女子甚都,自稱神女,伯文欲留之,神女曰:「明日當為織女造橋,不能違命」,伯文驚醒,天已亮,推開窗,見一群鵲正向東飛有一稍小者從窗中飛去,是以名鵲為神女。
作者根據《奚囊橘柚》;袁伯文故事
描述喜鵲為牛郎織女造橋,上片寫來時怱怱,下片寫別時惆悵,不過希望總是在明年,寓意希望在人間。
詩
《墨梅》 關仁
平生參透造化功,信手拈來不著塵。
何須讀易看端倪,橫斜數枝亦有神。
釋文:
把蒼勁的梅樹幹比喻為一位老道人,生平已飽讀詩書,不需要看易經占卜來決定事情怎樣進行。隨意在樹幹上生出數枝梅花,已是清麗脫俗,神韻有緻。藉此描寫出梅花的美是柔中帶剛,高雅出塵。此詩對梅花的讚美是重其神略其形。
詞
《清平樂‧寒梅遠影》 關仁
瘦影娉婷,寞寞雪晶瑩,寒枝幾段掛清風,無問無問遠空。
白玉蕊細風吹,一陣飄零難追,長亭短亭已過,鎖不住更空虛。
釋文:
上片形容梅花在冬天一枝獨秀
下片寫出風吹散的梅花瓣飄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詩人見梅花在寒冬中綻放,表現堅忍精神,雖然沒有像在春天繁花的相伴,但因孤單而更顯其高潔堅毅,感嘆人生在最高境界往往是寂寞的。君子遇挫折,能以虛受益,奮發向上,前途是遠大的。
新春歡慶話梅花‧青花名瓷富萬家
子石硯齋藏五件梅花紋古瓷
元青花
在20世紀早期以前學者及收藏家只知明代青花,認為中國青花瓷始於明,至1928年英國學者MR. R.L. Hobson霍克遜先生提出元青花論證,引起後來60餘年對元青花的研究,但接踵而來的是宋青花與唐青花在中國的發現,在唐遺址及沉船打撈的早期唐民窯原始青花瓷。在宋代吉州窯遺址出土小量早期民窯青花殘片,數量極少,卻不能否定他們的存在。
子石硯齋在偶然的機會收藏一件傳世南宋吉州窯青花雙鳳梅菊紋盤,罕而珍貴,在2012年曾展出於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展覽廳,引起各界學者的注意,並出版《中國青花瓷起源的探索》,書中證實中國最早的成熟青花瓷在宋代,其燒製從原料技術及工匠都是源於中國,並沒有外來因素的介入。直至元代景德鎮工匠創二元配方,並採用波斯進口蘇麻尼青鈷料,使青花瓷的燒製技術及效果達空前成功,所謂元至正型青花瓷。明清兩代繼使其發揚光大,時至今天中國青花瓷立足世界,其產值與藝術成就無可限量。
1.南宋吉州窯青花雙鳳紋盤(口徑25.5c m 高5.2c m 足徑12c m )
Blue and White
Dish, Jizhou Kilns Jiangxi
Province
Sung Dynasty dia: 25.5cm
斂口,圓邊,弧腹,平底,高圈足,白瓷質,精緻結實胎體旋紋明顯,釉質薄,微泛黃,不均有淚痕,不施滿釉,盤內底中心一塊露胎處有火石紅並有覆燒時另一個疊在上面的盤子的圈足痕跡,因這道圈痕徑約12c m,而此盤的足徑剛好也是12c m,盤內底正中心一圓約徑4c m,有施釉並繪青花。
盤外面亦不施滿釉,圈足平整且高足,沿寬平,內旋輪紋明顯,無釉無沾沙,有火石紅。青花是用國產鈷料,藍色微灰,無暈散或黑色結晶斑,繪雙鳳(是吉州窯最常見的紋飾),鳳為雞首長尾,秀巧纖細,錦翎展翅,自然飄逸雙鳳首尾相接以折枝菊花一束相隔,筆法簡鍊有力,盤內正中心有青花雙圈,內繪六瓣梅花一朵,中心書寫「合」字。盤外青花雙圈線內繪四朵折枝梅花,生動雅意。這種裝飾手法是當時南宋吉州窯黑瓷及白瓷釉下彩繪的普遍式樣,不過傳世品多是釉下黑彩或褐彩,而青花釉下彩非常少見。
這件完整的南宋吉州窯青花瓷實為珍貴,亦可作為中國成熟民窯青花瓷始燒於南宋的有力實證。
此盤為傳世品。
2.元至正型青花八棱鋪首大罐(鴛鴦柳塘、松、竹、梅四景)
高:39.1c m 腹徑:31c m 足徑:20 cm 口徑: 16c m
Blue and White octagonal-shaped
vessel with decoration of lotus, mandarin ducks, pine trees, bamboo and
plum-blossom.
Yuen Dynasty
Mouth dia: 16cm
height: 39.1cm foot dia: 20cm
八棱大罐在元青花中較罕有,同類型的只有遼寧省博物館收藏一件高39.6c m ,八棱盤口,頸一道絃紋,一對獸耳(鋪首)在腹兩旁,底徑大於口徑,青白釉,青花色濃艷的蘇麻尼青,有鐵鏽斑,凹痕有錫光,底部火石紅。
全器紋飾分五層,底層為門字型仰蓮瓣紋,腹部開光四景,中央是元青花最常見的柳塘鴛鴦,兩旁繪松樹、梅花,獸耳與竹石同景前後對稱共八景,頸部為兩層折枝花,中間一道絃紋,口部一圈錦紋,此罐顯高雅華麗,布局清朗,繁而不亂,是元青花圖案的特徵。
“歲寒三友圖”作為瓷器裝飾,最早出現在元青花瓷,後明清兩代有沿用,其意常被用作喻人的高貴品德,因松長青不老,以靜延年,竹有君子之德,以虛受益,梅花冰清玉骨,在寒冬中各守其節,年年如此,君子之有恆。
3.元至正青花 歲寒三友松竹梅 大盤
口徑:44cm
Blue and White
Dish with decoration of pine trees, bamboo and plum-blossom.
Yuen Dynasty dia: 44cm
青花圖案分三層,外緣是海濤紋,第二層為纏枝蓮紋,中央通幅繪松竹梅圖案。松竹梅可分繪又可合繪,這裡是合繪在盤中央。老松在中央,兩旁繪竹及梅,竹子枝幹、竹葉均一筆完成,少見雙鉤,常與湖石芭蕉為伍,梅花老幹蒼勁,枝上繪如刺般的分枝,花瓣勾廓填青,這是元畫工常用技法。
前集提及盤是元青花中數量較多的品類,但在盤中央通幅合繪松竹梅的卻是少見,北京故宮藏1件繪松竹梅香爐亦是珍品。元人喜愛菊花、牡丹、蓮花。早期青花盤多用分層花卉配以雜寶圖案,具濃重伊斯蘭色彩,像松、竹、梅這樣中國化的圖案,應出現於晚期的元青花,當元皇帝比較漢化之後。
4.明青花冰梅圓暖硯(嘉靖、隆慶)
徑:14.5c m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nkstone decorated with white plum-blossom on a blue
background
Ming
Dynasty
dia: 14.5cm
瓷器暖硯是古時文人冬天用的硯式之一,硯池邊有小洞,硯中空可注入暖水,讓硯池墨汁不會結冰,便於書寫。
這件瓷硯花紋特色是用鈷藍料塗地,花紋留白,一朵朵白色的梅花顯得格外玲瓏剔透,所以稱冰梅紋。藍地留白的方式在元代青花瓷已用,揚州市博物館收藏一件元代藍釉的龍紋梅瓶。
另外這件瓷硯所用的青料顏色呈鮮艷濃麗藍中泛紫,是明代嘉靖年間特有典型顏色,當時由於使用回青料和回青與石子青配合料所致,嘉靖時期已進入明中期,政治經濟逐漸走向衰敗,影響景德鎮青花瓷的燒造,除少數宮廷用品外,大部分製品粗糙,所以這件青花圓硯也算是文房用品的精品了。
值得收藏家注意的是明代青花瓷風格與青料運用大致分三時期:永宣期,青料用蘇麻尼青,仍保有部分元代的特色,青花濃艷有鐵鏽斑;成化弘治正德用國產平等青(陂塘青)、石子青(無明子),青花色雅淡,器物趨小巧。
嘉靖隆慶用回青、石子青,青花色濃艷泛紫。除宮廷用品外,器物顯粗糙。
5.明末天啟
青花釉裏紅 喜上梅瓷盤
徑21c m
Blue and White Dish decorated with Magpie
and plum-blossom
Ming Dynasty
dia: 21cm
明晚期政局不穩,社會動盪,影響瓷都的生產,官窯較少,民窯居多,此盤屬民窯,特徵為胎體厚重,胎質鬆疏,器型不規整,修胎不仔細,釉色泛青。
青花釉裏紅在元開始生產,明永樂時期有達到艷麗的銅紅,有著名的三魚釉裏紅高足杯,不過到明末期,釉裏紅只能燒出赭紅色,青料在萬曆後期已用國產石子青,呈灰暗藍色。
此盤風格是明快有趣的民窯風格,畫出三隻喜鵲在梅花樹間飛舞跳躍。與官窯器成一大對比。
用圖記款或圖案款是當時民窯的特色。
《藝壇奇女子—關仁大師—引領藝術發展的書畫名家》
The Extraordinary
Master Leading Artist in the Progressing Art World
2014中國藝術交流協會主辦《引領藝術發展的書畫名家》,全球華人藝術家選擇三十位,全國多個網絡專題報導
鑒於大師的深厚文化底蘊和深厚藝術修養確實是一位藝壇難得的藝術大家,決定把報導做成一個專題,命名為《藝壇奇女子—關仁大師—引領藝術發展的書畫名家》
http://blogspot.kuangcaoma.tw/2015/01/blog-post.html?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