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朝謝赫之繪畫六法看關仁超象派新繪畫六法
關仁書畫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關仁中國超象派畫法 Chinese expressionism》
在中國數千年繪畫歷史中,近百年因西方因素傳入,湧現多元畫風,前輩如徐悲鴻、林風眠努力把西畫中用,希望走出一個生機,但時下畫家繪中畫者以水墨水彩為主,盡量簡化筆墨,失去傳統國畫氣勢磅礡的美感,畫西畫者用西方油彩水彩畫東方人物事物,但畢竟是一幅西畫,不屬於中國畫的範疇。如何讓中國畫傳承原有優勢而又增添新元素使之能活化長存長流呢?
余五歲習畫,前三十年在香港接受英式教育思維,習醫,習西方藝術素描、水彩、廣告彩雕塑、紙塑、銅塑,三十五歲後在台灣潛心研習國學、書法、國畫,以三十年的努力,集眾家之所長,提倡詩書畫合一,創狂草筆法入畫之狂草馬,創《中國超象派畫法》,就是「傳統中國宮廷畫法」的精華融入「西方寫實派及印象派畫法」,稱之為超乎傳統印象《中國超象派 Chinese expressionism》
Master Kwan Yan “Chinese Expressionism”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in a new Expression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 Western Realism & Impressionism
= Chinese Expressionism
Fulfilling all the fineness, gracefulness and super technical skill of a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at the same time adding a western mood of light and shade, three dimensional vision and colour subtleness as in western realism and impressionism painting, giving Chinese painting a new form of Expression.
《關仁超象派新繪畫六法》VS南朝謝赫繪畫六法
南朝謝赫繪畫六法至今無人能作詳解定論,仁用西方科學解碼及改進中國傳統畫法,利用傳統與科學的融會,創《超象派新繪畫六法》。
一《詩書畫合一》VS(氣韻生動)
氣韻生動太抽象,難給標準,仁認為畫家品格高尚、學問淵博、精於詩詞,長於書法,繪畫中能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氣韻自生而盈於畫。
除詩書畫合一外,一位成功的人物畫家最好是位全能型實力派畫家,獨立人像畫外,故事人物或點景人物都需要山水、界畫、花鳥走獸來配合畫面,才可繪出盡善盡美氣韻生動的人物故事。
二《書法線條入畫》VS(骨法用筆)
謝赫所指骨法應是蒼勁有力而不是軟綿如水蛇的筆法, 這通常被畫家忽略。仁提倡以書法線條寫畫,更清楚證以自創狂草筆法畫的狂草馬、狂草寫意人物、狂草風荷,用筆變化多端有粗細、濃淡、乾濕、強弱,來配合繪出前所未見靈活生動、跳躍奔馳的狂草馬,寫意傳神的人物,風中飛舞的荷花。線條是中國傳統人物畫的靈魂,亦是對西方人物畫最大的區別及優勢,西方人物畫放棄線條,純用色彩,容易被攝影技術取代,只有走向抽像或歪曲人像。反之中國畫靈動的線條很快便能勾勒輪廓表情及動態,關仁大師所創狂草筆法入畫,即使是白描數筆,不施丹青也能表現出立體傳神的形象。
中國超象派六法為了讓學子直接了解筆法骨法的運用,特地把「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具體分列如下:
(一)平(二)直(三)均(四)密(五)鋒(六)力(七)轉(八)決(九)補(十)損(十一)巧(十二)稱
「平、直」用筆中鋒,配合人體經緯、縱橫常規。
「均、密」線條用度,要疏密有致,間不容髮,密而能疏,間際合宜。
「鋒、力」筆體勁迺,體格雄媚,骨肉均亭。(不可用水蛇般柔弱的筆法)
「轉、決」行筆流暢,頓挫收放自然,勿妄生支角。
「補、損」筆意互補,增其意趣,有筆短意長,意趣綿綿之效。
「巧、稱」佈筆靈動,人物的氣韻自得之於書法中。
關仁用顏真卿述張長史十二筆意,作為狂草寫意人物的書法入畫,詳細闡述如下:
Meaning of 12 ways of writing Chinese calligraphy by 張長史Zhang Chang Shi as used in portrait paninting.-
A)經緯Longitude and latitude
Strokes according and parallel to the vertical and honzontal lines(一)「平」為橫,長史每令一平畫皆需縱橫有象。
(二)長史曰「直」為縱,直者必縱之不令邪曲,用於畫者最為要認識縱橫為經緯之要,骨骼面部五官之停,人體坐臥、行立,一身之正側俯仰,兩手和腳或上或下,皆于此定。
B)空間space
Space between each stroke according to structural density of object.
(面目五官之停)使行住坐立向背顧盼有自然之態。
(人體骨骼皆有縱橫定位)
(三)曰然「均」為間,曰嘗蒙示以間不容髮。
(四)「密」為際,謂筆鋒下,筆皆令完成不令其疏之意。
畫者行筆以間際得宜,疏密有緻。間不容髮密而能疏。此常用於人物畫,繪鬚髮,少者濃密老者疏淡,墨疏疏數筆成。繪衣紋亦然,多筆不覺其繁,少筆不覺其簡。
C)筆體 Body & Form
Form of stroke should be elegant and with appropriate power (force)(五)「鋒」為末,末已成畫,復使鋒健之意。
寫畫猶寫書法,筆法、骨法同等重要,中國人物畫是以筆法為重點,
書寫方法運筆至彎鉤處輕頓,再轉筆而出。
(六)「力」為骨體,趯筆則點畫皆有筋骨,字體自然雄媚。
長史認為草書筆體應以骨肉均亭,體格雄媚為準(雄健而優美)
畫人物之道先求筆墨之道,筆體最重要是重大者要調暢,縝細者得勁健,勾綽縱掣,理無妄下。令其迺勁高逸,筆下自然古雅則而有恬澹沖和之氣。
D)行筆 Stroke 行筆之道,行筆流暢
Stroke movement should be clean and fluent.(七)「轉」者,鈎筆轉角,折鋒輕過,亦稱轉角為暗過之謂。
(八)「決」者為擎,鋭意挫鋒,使不怯滯令險峻而成之。
關仁認為畫人物亦然,用筆虛實有度,實如錐沙,虛若雲影,就是粗細互用,以助雄逸之氣,但筆法以潔淨為主,故作曲屈或妄加頓挫是庸俗之法,學生要注意。
E)筆意 Feeling
Every stroke goes with feeling of the word meaning.筆意之道
(九)「補」者,不足結構點畫,或有失趣者別點畫旁救之謂。
(十)「損」者有餘,趣長筆短,常使意氣有餘。
長史意思是書法,筆筆應有意趣,趣若有不足,以點劃偏旁救應之,筆雖短意氣亦應有餘。
關仁用之於畫,書法線條入畫,使筆意靈動,傳神,用狂草筆法寫人物
創狂草馬、狂草寫意人物、狂草風荷,能達形神兼備。
神之故不離乎形,形得而神自來,是用筆之妙。
F)佈筆 Formation
Formation or planning of each stroke must be harmonious and precise.佈筆-靈活變通
(十一)「巧」為佈置,謂欲書預想字形佈置令其平穩,或意外生體,令其異勢。
(十二)「稱」者,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之使大,兼令茂密,所以為稱。
在書法佈筆很重要,下筆前先想好字形位置,落筆才可一氣呵成,字形佈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變化適懷,縱捨掣奪,咸有規矩,然後齊於古人。
用於人物畫
畫人先立意,想好要畫人物面貌、表情、姿態;衣紋、佩飾;時代、地點。胸有成竹,落筆自然流暢。
三《戶內戶外寫生》 VS(應物象形)
寫生是西畫的必然基礎,但許多國畫學生是以臨摹老師或前人畫作為基礎,仁主張無論中西畫學生應以寫生開始,不只是室內人物靜物,包括戶外動態,如奔馳的馬,飛行的鳥,變換的四時景色。不單用素描,亦可利用現代化科技,數位影像、動像來輔助畫家。
四《透視法佈局》VS(經營位置)
謝赫沒解釋怎樣經營位置,而國畫中有平遠、深遠、高遠等名詞,學生不太懂。透視法佈局有三種:a.光學線學透視,這裡要提到西畫中的寫實派,自十五世紀達文西提倡在構圖上運用科學的透視法,使人有一種親臨現場的感覺。改進繪畫藝術表現空間感的方法,處理物體的遠近關係,使其平行線和平行面最終聚於一消失點(焦點),這樣遠物比近物顯得小,從而產生空間上的縱深感,亦是國畫中的平遠,但是單眼透視把觀者固定在一點是不夠的。
b.多焦點法透視,畫家在佈局時可用多焦點法透視,例如山水畫中山巔山腳用不同焦點處理,讓觀者彷彿在移動中賞畫,產生國畫中的高遠感。
c.另一種是消失透視,把物像有意的模糊,使之逐漸融入柔和的陰影中,或畫中背景山水。從陰影與光線的交融,伸展到宇宙無盡空間,亦即是國畫深遠佈局。
人物畫可以是無背景的獨立描繪,但大部分都是有背景以顯示其人物的時空、地點及故事。仁利用光學透視原理,把山水、樹石、花鳥、樓宇廟觀等,合情理的、巧妙的放在人物背景,更展現精湛匯注的效果。所以成功的人物畫家應是山水、花鳥、走獸、界畫兼精。例如唐吳道子、宋李公麟、明唐寅,而至現代的關仁的全能型實力派畫家。
五《色彩透視(光與色的變化)》VS (隨類賦彩)
謝赫的意思是依不同物類而加彩,並未詳解。中國畫在唐宋時期是最輝煌的,其時大部分是設色畫,元以後才引介純水墨畫,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卷最有名。明清而後到近代兩者並行,但許多現代畫家都忘記設色方法,用現代化學顏料,在物線內平塗,或用水彩簡單暈染,傳統國畫的端莊氣派全失。古來繪事原作丹青,可知用色在繪畫上是何等重要,西方人作畫更全用色彩表達,並無用線用墨的元素,關仁研究西畫史上最輝煌影響最深是十五世紀義大利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為首的寫實派,十九世紀法國莫內 C. Monet為首的印象派,兩派的共通點是注重光與色的變化,這裡需要一些光學原理的知識。達文西暈塗法(Leonardesquesfumato) 他認為光線與陰影在物體上產生無盡的色調變換,影響物體的體積、深度、廣度及顏色,把陰影分為 「原始」「衍生」「反射」,把光線分為「光線」及 「光彩」。莫內的印象派則以自然光色的變化來表現大自然的色彩,同一種事物在不同光線不同季節下表現不同色調,用明顯筆觸,不同色塊的堆疊,強調以直接感受,瞬間視覺印象表現事物色彩的變化。關仁利用這二個西方原理,應用在國畫的著色上,稱之為色彩透視、光線與陰影法,將中國畫賦彩法引進 新的境界,她的設色作品流露古典中見新韻,亮麗中見柔和,磅礡氣派中見細致疏逸,色調更是變化無窮,無論金碧山水、青綠山水、淺絳山水、設色人物、花鳥、景物等都更擬真、更立體。
這次展出的一系列人物畫中有八成是設色,無論是淡彩或重彩,紙本或絹本,全用傳統姜思序堂中國顏料,植物性有花青、滕黃、赭石,礦物顏料有石青、石綠、朱砂等。觀者可看到多元色彩,清麗典雅,莊嚴氣派,全用仁所創新的賦彩法──色彩透視,看孔子的臉部是立體傳神,鍾馗的衣紋是亦描亦染,彩法與筆法並行。人物衣飾上不同物料都以不同光線與光彩所構成,觀者可細細欣賞。
六《幻與實共存》VS (傳移模寫)
大家一直以為傳移模寫是臨摹古畫,其實不盡然,古人科學理念不輸於現代。
當我讀過達文西一位科學家兼畫家巨匠: “The Painter enters into a dialogue and rivalry with nature” “畫家與大自然的對話與對抗”,意思是畫家不能依樣畫葫蘆的把看見的事物搬到紙上,是要經過思考、分析、再編排,一幅好畫其實是幻與實的共存。所以畫家在摹寫前先經思想科學的分析,再擬定使構圖複雜化、多層次化、完美化,重點是融入畫家的創作想像,古畫是供參考的一部分。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