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王圖 曉歲牡丹》(局部) 絹本 重彩設色 100cm×51cm 1988

關仁大師榮獲2012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大師獎

關仁大師榮獲2012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大師獎
關 仁 GUAN REN(KWAN YAN) 水墨神筆,騏驥千里於詩書畫世界 國際著名書畫大師,構成關仁的主要元素是醫生、詩人、書畫巨匠、中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大師、詩書畫合一創作大師、狂草馬書畫及中國超象派畫法始創人、考古收藏家。譜寫出一位大藝術家多姿多采、多元化的人生。 字子石,號子石硯齋主人,1950年香港出生,祖籍廣東南海西樵,197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系內外科醫學士,從服務多年的醫界進入藝術界。自幼展現藝術才華,多次獲校際首獎,科學與藝術同步成就,主張科學融入藝術,創新點亮傳統。 現任中國藝術交流協會理事,狂草馬畫廊總監,中國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藝術交流協會藝術顧問,中國名家藝術品收藏協會理事,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台灣藝術行政暨管理學會會員

2022年5月12日 星期四

2022續探賾元青花-子石硯齋 關仁大師《元青花》收藏 關仁大師【3+1】連動詩、書、畫及收藏網絡大展 Master Kwan Yan【3+1】Continuous Poetry,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Antique Collection Exhibition on the Internet〈子石硯齋青花瓷收藏〉網路展 Exhibition of Inkstone Studio Collection of 100 Pieces of Chines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from Sung to Ching Dynasty on the Internet

 

關仁大師於子石硯齋 



子石硯齋藏元青花梅瓶 一組

子石硯齋藏元青花 龍紋圖案組

子石硯齋藏元青花蓮塘鴛鴦菱口大盤一組

子石硯齋藏元青花藍地白花八寶紋大盤一組

子石硯齋藏元青花牡丹孔雀盒形硯及鴴鳥荷塘歛口小碟



關仁大師著《元至正型青花瓷鑑析》序Ⅱ


    筆者在2010年8月接受北京君瀾傳媒《大藝術家訪談錄》專訪時亦提及對中國青花瓷的研究心得,早在70~80年代就開始收集中國各時期的青花瓷包括早期青花,宋、元、明、清官民窯青花,希望找到更多證據證明青花瓷是中國人的發明。隨後十年間不斷探索元至正青花瓷的最新資料,希望能給讀者更清晰、更完善、更真實的解讀。




  2012年8月筆者於台灣國立師範大學圖書館展覽廳展出《中國青花瓷起源的探索》,展品包括一件宋吉州窯青花雙鳳紋盤,二件元景德鎮釉裡褐至正型圖案纏枝牡丹紋罐及飛鳳麒麟紋梅瓶及幾件元至正型青花瓷-龍紋罐、纏枝牡丹梅瓶、三英戰呂布大盤和呂布貂蟬故事大盤,同時提出「中國青花瓷起源:釉下褐彩和釉下藍彩雙源頭Y字型發展線」的新理論。由於在2009年3月上海博物館科學實驗室採用「能量失散X熒光分析」證明一直以來認為是最早期青花瓷的延祐六年(1319)塔式蓋罐的牡丹紋彩中是鐵Fe2O3元素而並非鈷元素,延祐青花一詞自此消失,說明延祐年間景德鎮已孕育類似至正型青花瓷風格的彩繪圖案,而子石硯齋藏的兩件釉下褐彩罐和梅瓶是最好的實證。









  同年筆者出版〈中國青花瓷起源的探索〉一書,此書現藏於台灣國家圖書館、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中國藝術交流協會、中國收藏家協會等多地。

  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上海博物館60周年館慶舉辦一次大型元青花瓷展,六個國家英國、美國、日本、伊朗、俄羅斯及全國共30餘家博物館匯集共90件元青花包括精品民窯及出土殘片一次展出,命名幽藍神采元青花瓷展,盛況之冠世界注目。期後2012年11月上海博物館把此次年展覽資料滙集成冊出版4本
1.《幽藍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
2. 《幽藍神采2012上海元青花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
3. 《幽藍神采2012上海元青花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輯》
4.《青花的世紀-元青花與元代的歷史藝術考古》
讓各界學者、研究員、收藏家有更進步開闊的認識,傳世精華、外國藏品出土佳器及殘存遺跡,圖文並茂,筆者覺讀後獲益良多。

   其中《幽藍神采2012上海元青花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輯》〈元青花瓷器再思考〉(陸明華  上海博物館)第34頁,作者亦提出在元青花出現之前,青白釉釉下褐彩已在延祐年間或更早成為一個燒造品種,而新安海底沉船找到的釉下褐彩小瓷盤也是這時的產品,又恰好與紅衞影院舊址窯業堆積出土的元青花標本繪折枝花卉相同。所以專家們對於這點是有共識。原因是(在我書中有提到)2009年上海博物館科學實驗室採用「能量失散X熒光分析」的方法對湖北省黃梅博物館藏延祐六年(1319)塔式牡丹花紋蓋罐作研究,發現牡丹花紋中呈色元素是鐵而不含鈷,因此一直被專家們認為是最早元青花器被否定,它應該是一件至正型圖案釉下褐鐵彩。
  但元青花的製造期也不會晚於延祐六年(1319)很多,因為各種因素包括瓷土之二元配方、釉料、繪畫技術都在景德鎮成熟,因此子石硯齋所藏二件釉下褐彩梅瓶和罐是元至正型青花瓷的先驅。當元朝廷輸入波斯鈷料時,景德鎮工匠便一舉燒成了藍白淨麗的元青花瓷。




  2013寧夏收藏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治國先生在參觀完2012上海博物館幽藍神采元青花大展後發表一篇很有意義的文章:《元青花鑑定理論的新探索發現-上博元代青花瓷器大展觀後感》,近距離觀察後發出幾點疑問:

1.90餘件元青花發色不一?甚至迥然不同?有幽藍、湛藍、深藍、淺藍、灰藍等,過去書本圖刊顯示色階太呆板劃一,不是親眼實物見,不能領會。
2.釉質各有不同,有肥膩厚潤的,有緊皮薄釉的,多種色澤色質,不是單一蛋殼青。
3.元青花鐵銹斑的顏色狀態多寡不同?有些全器都找不到鐵銹斑,如日本大阪市的魚藻大罐。
4.器型的形態線條也沒有統一標準?就如三個纏枝牡丹梅瓶站一起,個個都不同?鑑定標準與專家所說有異?不是一致的梯型瓶口?
5.胎土與火石紅不一?一些專家認為胎土一定有火石紅,但90件展品元青花,說明了這不是絕對,展品上有些一點火石紅都沒有,有的微微有,有的局部有,有的大部分有,有的通體有,而火石紅色澤質感也全不同?
6.元青花製作工藝也不限定一致?例如底足有斜削紋,伊朗國家博物館的一個傳世青花大碗就沒有,反而是半滾圓形圈足,又如底部處理亦各異,有磨盤底、有旋紋底,有放射紋,有的沒有任何紋的平面底,元青花不是一個標準生產?這些特徵與專家們或者書本所寫元青花一定是怎樣怎樣的規格有些出入。他認為錯過這次展覽是一大損失,親眼看到的勝過專家的解說,難得機會,很難再有。他所敘述的特徵差異,在筆者所收藏的50件元青花瓷中大部分都能一一清楚鑑別出來,元青花瓷不是同一標準的製作畢竟在長達最少三四十年的生產,不同時間、不同窯工、技術與用料有差異,但重要是它們有很強共通點,正如J. A. Pope所說。
2012上海博物館幽藍神采元青花大展


2021年關仁大師【3+1】連動詩書、畫及收藏網絡大展2021 Master Kwan Yan3+1Continuous Poetry,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Antique Collection Exhibition on the Internet〈子石硯齋青花瓷收藏〉網路展Exhibition of Inkstone Studio Collection of 100 Pieces of Chines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from Sung to Ching Dynasty on the Internet



 2014年1月廣州番禺博物館及廣州東方博物館亦不落人後,聯合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高能量物理研究所,內蒙、台灣、美國等多個單位出版巨著中英並茂〈元青花跡型研究與物證鑑定〉周勇、周強著

Trace Model Research and Material Evidence Authentication Yuan Dynasty Underglaze

使元青花的鑑證到了顯微部分,使學者及收藏家又多了一個元青花的研究項目。但到現在仍不能單靠跡型分析去鑑定元青花,。


  2013-2015年景德鎮落馬橋遺址再進行多次發掘,從清代到宋代地層開掘對元代青花瓷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2017景德鎮古陶瓷研究所發表兩篇報告在〈文物〉出版:

1.江西景德鎮落馬橋窯址宋元遺存發掘簡報(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

2.論落馬橋窯址出土的元青花瓷器──兼論元代窯業的若干問題(江建新 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員)


前者揭露了大量北宋至清末的制瓷業遺跡,並出土了數以噸計的瓷器標本。其中宋元時期遺存主要包括南宋灰坑5座、元代儲料池4個、元代房址5座,出土瓷器和窯具可分為三期五段,即北宋後期、南宋中後期和元代,元代又可分早中晚三段。本次發掘為研究宋元時期制瓷業提供了重要資料。


  後者文中分析元地層三段如下:


〈1〉第一段:至元十五年至大德四年出現青白釉、灰青釉。


〈2〉第二段:大德四年至十四世紀30年代出土卵白釉、青白釉(較精細工)及少量釉裡紅、紅綠彩瓷(品質較粗,器型簡單)。


〈3〉第三段:14世紀30年代至至正十二年(1352)


卵白釉,青白釉,青花瓷、藍釉瓷、釉裡紅、紅綠彩。青花瓷器器型豐富,罐瓶類大器居多,少量高足杯,碗盤爵杯盒等,青花大部分發色濃豔,少部分發色灰暗。


    推論青花瓷製造年代不早於新安沉船至治三年(1323)(劉新園泰定1325年 the earliest date 終於至正十二年1352)。


    又分析落馬橋出土元青花殘片分二組。第一組與早前出土同類的民窯或(菲律賓型)青花同類,紋飾簡單,器型小,胎質粗,青花發色較暗,在景德鎮其他窯址中亦常見,國內及東南亞菲律賓有出土。


    第二組「伊朗型」卻在景德鎮其他元代窯址中非常罕見,器型規整碩大有造型特異,紋飾精細,有繪五爪龍紋、魚藻紋大罐殘片、龍紋方形扁壺殘片、人物紋梅瓶殘片、繪「關」字殘片(青花「關」字銘大罐殘片標本T16,腹部殘片以旗字上書「関」字所繪為關雲長旗,主題紋飾為三國故事題材)、雲龍紋梅瓶殘片、纏枝蓮紋盒殘片,亦繪有海馬火珠、十字杵雜寶,等特殊紋飾之殘片,青花發色濃豔,其中許多標本可與現今藏於伊朗及土耳其的元青花瓷相印證。可見當時該窯場是官民窯同時燒造,同湖田窯所發現的狀況一樣推論,元代浮梁磁局最可能是沒有專一的官窯場,而是在民窯督造官用器的。








 2021年9月27日Asia Society HK主辦網路演講,由Mr. Steve Gaskin (President of the Asian Art Society of New England ) 及Ms Aprajita Sharma(ASI Archaeological Society of India)主講關於1960年印度Tughlag 老德里宮殿遺址出土的元青花器殘片,梳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又經修復整合後共67件。收藏件數是世界之冠,其中44件青花盤,23件青花碗,並無瓶、壺、罐之類,因此Mr. Steven Gaskin認為可能有其他的器物未被發掘。當中圖案有29件“滿池嬌”(蓮塘水禽),7件魚藻紋,2件花果盤,6件芭蕉紋,5件雙鳳紋,2件單鳳,1件孔雀、伊斯蘭圖案7件,其他有海濤紋、八寶紋等。這批元青花圖案精美,尤其是幾件修復的藍地白伊斯蘭圖案盤,特別顯現當時景德鎮浮梁瓷局工匠的高超技術及充分利用鈷料與白瓷的藍白節奏,簡直是貿易瓷的頂級品。其餘魚藻紋盤也有多種繪法,像真實的見到魚兒在水草中游動,又豐富了我們對元青花的認識。蓮塘鴛鴦紋佔最多,可見是當時最流行的圖案,中外貴族及皇室都喜歡“滿池嬌”的吉祥寓意。雙鳳和孔雀紋也是伊斯蘭文化的寵兒,因他們的聖人也讚揚「神鳥」為「聖鳥」。雖然是被昔日皇朝破壞與埋藏,也不能湮滅它們今日所發出的光輝,經學者們研究,展示於螢幕,介紹與世人,這批元青花仍可與土耳其及伊朗的藏品並行於世,增加中外學者著迷於其魅力。





    中國瓷器是世界上第一種國際流通商品早在公元八世紀便被各地作為貿易寵兒,元青花瓷的誕生更是風靡環球,被歐洲、美洲、中亞、西亞、北非、東非及東南亞國家貴族視為身份地位的象徵,現今更是代表中國人的智慧與前瞻,傲視全球,而得到中外學者專家的專注與研究,經過近一世紀的不斷解密,它的多變美麗仍帶著一些未解的神秘,就如王治國先生和Mr. Steve Gaskin的多個疑問,所以無論國家博物館或私人收藏家的積極參與展出及公開其收藏都會令喜愛元青花的讀者藏家或專家們感興趣的。


    有鑑於此2021年12月筆者決定把子石硯齋的50件元青花瓷在網路上一次過展出,不止用了三維近攝,更有跡型顯微鏡見證,表現出真實的元代至正型青花瓷原本面貌,用自然光拍攝,不會像書刊印刷的顏色呆板、色階少,要知道印刷品用的顏料色階是有限制的,與自然肉眼看到不同。在展中有幾件一組拍攝,有個別詳細攝錄,像看真實展覽一樣,可以件件做比較,又可以單一件欣賞,可以觀察到真實元至正型青花瓷特徵,看是否能拾得親臨現場的感受?希望同好們觀賞指教。

關仁

子石硯齋主人

中國藝術研究會理事

2022年5月


相關連結

 

1.關仁大師著《元至正型青花瓷鑑析》序 1







元至正型青花瓷鑑析

 

鑑定元青花

觀察元至正型青花瓷

 

元青花的胎和釉之特徵

A.器胎的觀察

 

1.    厚重堅緻,胎體比明清瓷更厚重。

2.    灰白色,元瓷胎質淘煉得不如明清,砂底處多有砂眼和鐵質斑點。在剖面可見含孔洞(cross-section),因瓷土攪拌不均有機物質在時間中分解。

3.    火石紅,胎中含鐵氧化(Fe2+Fe3+):在器口沿、圈足、縮釉處,有少量火石紅,但不是每件元瓷都有火石红。底部無釉,火石紅大部分是在窯燒製時產生。元景德鎮是用從北宋已始用的匣缽窯器入窯,好處在增加窯的容量,防止燒窯時塵灰侵瓷器,提升品質。匣缽用鎮東北11公里的高砂村高砂白土,可塑性、黏性、耐火性比瓷土高,導熱快。大器則一缽一器,底是漏斗式所以要用墊餅鋪平。小器一缽多至十件,底較平。鋪匣底的墊渣用稻桿穀殼灰拌深醬色(含鐵錳較高)的匣土渣或高嶺土渣,用瓷質拍子打平。底空以砂實之,一泥餅托一器。瓷坯在裝匣前用刀(竹鐵均可)刮去足上的釉,使不會黏燒,因此留下利索的刀痕。此裝燒法令元青花產品的沙底有的有火石紅,有的沒有。原因是窯剛歇火在漸冷保溫階段,當窯內進的空氣中的氧會使澀胎表面的低價鐵產生二次氧化,重新變成三氧化二鐵,澀胎上的火石紅就此形成。(黃窯說瓷 黃雲鵬)

可見火石紅形成需具備的條件:

一、  坯胎中含0.1%以上的三氧化二鐵(德化瓷胎不含鐵所以是沒有火石紅)

二、  釉和墊渣中要鹼性強,才可起氧化劑作用,幫助澀胎起二次氧化。而墊渣中的穀殼灰鹼性強,第一次墊燒,器沙底處必定有火石紅,第二次以後,由於其鹼性轉化為中性或酸性,則火石紅一次比一次淡,二次以後則無,每匣內墊渣用五次左右,所以元青花盤罐底是沒有火石紅的多於有的。(從世界各地博物館的觀察)

窯停火後窯門閉住,使溫度慢慢下降,此段時間有利於火石紅的產生。元青花器足均有黏渣或渣痕,器身縮釉和剝釉處也有火石紅,胎和釉的交界處多產生一線火石紅。




B釉的觀察

 

a.    光澤:瓷器的表面有不同的亮度

亮光,瓷面顯得光滑,透明度高。

❷潤光:瓷面潤澤像凝脂釉厚而半透明。

啞光:瓷面失亮,由於海撈水浸而失去光澤。

b.顏色:

❶青白釉:半透明釉,在釉厚處微青色,光滑。元代早期青白釉較青,後期較白。
❷卵白釉:不透明釉,有「羊脂白玉」感。
❸在青白釉和卵白釉之間:釉色近灰,特別潤澤光滑。

 

青白釉:元至正青花瓷大部分用青白釉,很少用卵白釉。釉面光澤明亮。景德鎮元青花的青白釉,色白微青,光潤透亮,呈半透明,它與宋青白釉的不同處,(仍兩個分析標本為例)是釉中氧化鈣的減少(以宋的14.87%減至8.97%),以及鉀鈉成份的相應增加(以宋的3.28%增至5.82%)。

    卵白釉:卵白釉是元代官府機構在景德鎮燒的瓷器。胎體厚重,釉呈失透狀,折光率與青白釉不同,色白帶灰微青,恰似鵝蛋色澤,故稱卵白,卵白釉含鈣量低(5%),鉀、鈉成份增多,黏度大,燒成溫度範圍較寬。早期器物由於釉中含鐵量較高,色微閃青。晚期器物隨釉中含鐵量的減少,色趨純正。潔白潤澤的樞府白釉,實為明初永樂甜白的前身。(中國陶瓷史 中國硅酸鹽學會編)甜白釉:釉質潔白,溫潤似玉,肥厚如脂,簡稱奶白或甜白“填白” 。釉層有厚薄之分,比宣德期的更光淨無棕眼。 厚釉則施於厚胎琢器,以光素為多,少數有暗刻花紋。厚釉的釉面有平與不平之分,不平的釉面側視如陰雲密布的雲層向下垂堆,釉表面微顯出灰暗之色。釉施於薄胎或脫胎器上,釉面整齊晶瑩,薄釉迎光透視,胎釉呈現肉紅粉紅色。(明清瓷器鑑定 耿寶昌


青白釉跡型顯微圖片:大中小氣泡大型氣泡佔多數,氣泡大而疏朗,透光度高。

卵白釉跡型顯微圖片:氣泡小而密,呈多層次,故較不透光,大型和中型氣泡較少。

c.釉凸:器釉表面分布凸起的疙瘩(有些有,有些沒有)

d.縮釉:瓷器在燒製加溫時,釉面向周圍滾縮,形成中央缺釉,露出胎體,形成釉面瑕疵。

e.剝釉:釉層脫落,常見於器口緣處,這是燒成後時間或風化而造成的瑕疵。

f.鬃眼:釉層燒製時形成小氣孔,缺陷但從小孔看不到胎體(俗稱桔皮紋)

g.釉裂紋:釉面開裂紋路,很少發生,呈直線或曲線,在燒製過程中產生或後天環境而產生(不是刻意造成),局部或遍布,有一定年份的釉裂有變色現象。

h.劃痕:釉面被硬物撞後的痕跡,粗細長短都有,無色、黃色或褐色,是時間或使用時留下印記。

i.麻點:因雜質沁入鬃眼的小孔,在釉面形成褐色或黑色斑點。(又稱篩塵)

j.獨立鐵斑:有時元青花釉面出現個別獨立鐵斑,胎質淘煉不精,沒有明清時期精細。(一塊鐵褐色小點,有大有小)

C元青花青料及發色特徵的觀察

青料

 

.影響青料發色的因素-鈷Co、鐵Fe、錳Mn都是呈色元素。

1.    Co:著色力最強,燒成呈現藍色,以鈷礦鈷含量29%,大部分鈷礦鈷含量為2%,當中含鈷含量0.1%便可呈出藍色,而且受燒成氣氛影響較少。

2.    Fe:著色力中等,燒成呈現帶灰的藍,受燒成氣氛影響較多。

3.    Mn:著色力中等,燒成呈現帶紫紅色的藍,西域青料含錳量低較不影響發色,國產料含量較多。

元青花瓷燒成後的藍色視乎以上三者的比例:

•西域料色艷麗,

MnO/CoO -  比率0.10.06

Fe2O3 /CoO -比率在 2.213.02之間

常見黑褐黑色斑,因為含高鐵低錳。

•國產料藍中帶灰,MnO/CoO -  3.746.19之間,色帶紫。

Fe2O3 CoO –  0.113.74 ,色帶灰。

. Al2O3青料中含量也影響發色二元配方中(釉中Al2O318%~20%)

    在黏度較低的釉中,Co離子比較容易流散於釉層玻璃相中,所以有暈散現象,但釉層中Al2O318%~20%青料附近會有鈣長石、莫來石等結晶,產生於燒造中防止青料過度流散。

元代二元配方中,釉中Al2O318%~20%是比宋代提高,令青花在高溫中也燒出清晰圖案。

 

. 燒造溫度  溫度12801350°C

1.    正燒:發色青翠沉著

2.    過燒:溫度過高,發色靛青泛紫,青料在釉中擴散加劇,加重暈散。圖案有朦朧感。

3.    欠燒:溫度過低,發色青藍偏灰,由於青料未能在釉中充分擴散而呈現灰藍色。


正燒

過燒

欠燒

1280~1300°C

1350°C以上

1280°C以下

深藍微紫

深藍微紫

藍帶黑

黑藍

藍黑紫

灰藍色

青藍灰色

結果:

圖案清晰濃艷,幽藍或湛藍色。

結果:

因過度流散形成較淡藍或暗藍色,圖案朦朧較不清晰。

結果:

圖案清晰但藍色暗黑不顯。



.釉中Ca+含量

元 青白釉Ca鈣含量89

元 卵白釉Ca鈣含量5

青白釉-釉中鈣含量高可讓鈷料流散程度減少,所以燒製溫度可提高至12801300°C而不流散,令鈷料呈色更濃艷。鈷料在1280°C以下是欠燒,呈灰藍色。卵白釉燒成溫度較低,不會超過1280°C,所以會有欠燒現象。

 

.釉層厚度對發色影響:

 

  釉層過厚通常青花發色偏淡發灰。跡型微觀釉中氣泡大量,多層堆疊於青料表面,減低透明度呈色偏淡藍。

  釉層過薄,則青花發色偏黑。

  釉層厚度適中時,跡型微觀圖中可見大小氣泡疏朗清澈,鈷料濃艷處明亮可見。

 

 

.積釉處的黑斑形成原因

 

燒製時釉層青料中鐵氧化物和錳氧化物形成不規則的黑褐色集結在釉中氣泡邊緣,冷卻後形成鐵結晶及錳結晶析出,集結在釉中表面或釉層裡,黒褐顏色不一的晶體。

 

元民窯青花用國產鈷:浙江、江西(江西吉安永和鎮、永豐、盧陵生產鈷礦)、雲南-低鐵高錳不含砷,無或很少黑斑。

元至正型青花用伊朗鈷礦,高鐵低錳含砷硫。

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對景德鎮湖田窯元大都出土的元至正青花物理化學分析都證明這些元青花都不是用國產鈷料而是用進口的鈷礦,高鐵低錳含硫砷的西域鈷料。

 


各種色階:

幽藍

湛藍

淺藍

淡藍

暗藍

灰藍

最好

深、明亮

(正燒)

最好

深、明亮

(正燒)

淺色但有亮光

 

(正燒)

淺而不亮

 

(正燒)

藍色少帶黑多

深黑色的藍

(欠燒)

藍色少帶灰多

 

(部分過燒)







元青花的釉層顯微鏡下跡型觀察

 

石英SiO2為釉層其中主要成份,高溫燒成後能相連接形成三維空間網絡的氧化物,造成器外的保護層,而石英的融點1750℃,利用Na2OK2O CaOMgO等氣體為助熔劑,能降低燒成溫度到1400°C,使網絡斷裂從而降低熔點。Al2O2使玻璃結構趨向緊密,對SiO2網有補網作用。釉中含CO22-SO22-NO3-Fe2O3CaCO2Pb3O4在高溫下形成各種氣泡。

eg. Na2SO4 Na2O + SO2

 

元青花瓷表面的玻璃體由Ⅰ、Ⅱ、Ⅲ、Ⅳ構成

Ⅰ玻璃相:由燒製時的氣泡攪動不同階段在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矽元素燒成後形成瓷器釉面的光澤感。
氣相:形由胎釉中含開口氣孔及閉口氣孔。氣體有 O2H2H2ON2COCO2SO2

    胎釉含以上氣體形成氣泡層。

    碳素形成氣泡-施釉時氣體封閉在釉層中,加溫時釉的氣泡層逐漸擴散、擴張、擴大及流動,直至燒成降溫後便形成一層玻璃體在瓷器外。

    工藝影響-爐中燃燒產物灰帶到釉層

 

在顯微鏡下看到:大部分氣相氣泡分佈疏朗,偶見氣泡密集分佈,隨機可見獨立大氣泡。氣泡的多寡、大小、疏密會影響釉質的透明度。

氣相跡型風化發生在部分氣泡

1.色變泡:後天環境影響下,釉層中透明氣泡的顏色發生變化,變成黃色或褐色,但仍具有透光性,在瓷器釉層中形成小黑點或啡點。

2.壁變泡:釉層中的氣泡因時間環境變化,內壁質地發生風化現象,失去了透光性(黑褐色圓點)。大量壁變泡在釉層中看起來像篩塵現象。





Ⅲ 晶相 — 結晶體,除SiO2的結晶外,最重要是在元青花所用的鈷料:進口蘇麻離青是伴生礦,含雜質。

鐵–高鐵–黑色晶體

錳–低錳–紫色晶體

銅––綠色晶體

這些晶體顏色在釉層中形成獨特的形態,可以此鑑別元青花真偽。




Ⅳ 極少量原料殘留顆粒

其他雜質如砷等。



元青花的器形之特徵

元青花的繪畫技法之特徵

 

元至正青花瓷的器形和裝飾手法之特徵在前一節已有詳細舉例解說,讀者應注意的是造型是鑒定瓷器的重要依據,觀察古瓷當然要注意型神兼備,而造型往往是受當時的生活習慣、審美及技術影響,仿器的器形經常與真品或多或少有些區別,因在未燒時兩者尺寸盡同,但經高溫燒成後兩者的縱橫收縮膨脹比例是有不同,這可能是由於原料配方和窯爐技術不同。若能善於辨識各時代器物的造型,鑒定掌握無往不利。但這是須要多實踐和多經驗,且百聞不如一見,沒有見過真器是很難臆造妄測的。

神韻往往表現於畫功,就是繪畫青花圖案的筆法,行筆流暢,點畫合宜,細心記好真品的樣貌,見到仿品時便能一眼看清其漏弊之處。累積經驗是很重要。 

 

 

-

元青花有沒有官窯民窯之分呢?

-

     有些老師認為元青花既然是貿易瓷就不是官窯瓷。有些又認為一直沒有找到元代官窯址,很難成立官窯瓷,但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學者波普先生發現十四世紀初青花象耳龍紋對瓶後,專家無論從國內國外博物館藏品或傳世或出土文物中元青花器都明顯分出兩大類,一類是瓷質圖案工藝都極精美的與標準器(象耳瓶)一致的,大部分藏於伊朗及土耳其博物館,現學者稱之為“伊朗型元青花”。

而另一類,是量較多,瓷質圖案工藝都比第一類遜色,學者稱為“菲律賓型”元青花,多在東南亞菲律賓出土或海撈到。

總結:

很明顯第一類是標準元至正青花瓷,可說為官窯瓷,當時皇室貴族所使用,另作賞倈瓷或貿易瓷到其汗國伊朗等地。第二類是民用,數量多,出口到東南亞、菲律賓等地。

 

江建新(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所長)2015景德鎮落馬橋遺址再進行多次發掘,分析落馬橋出土元青花殘片分二組:伊朗型及菲律賓型。伊朗型青花是後期最優秀最具代表性作品,可能是元官窯浮梁瓷局生產的。

認為當時該窯場是官民窯同時燒造,同景德鎮湖田窯所發現的狀況一樣推論(1980年發掘,詳細請參閲《元至正型青花瓷鑑析》序Ⅰ),元代浮梁磁局最可能是沒有專一的官窯場,而是在民窯督造官用器的。(詳細請參閲《元至正型青花瓷鑑析》序Ⅱ

 

元青花

 

 

官窯

民窯

 

由浮梁瓷局監督製造,供宮廷使用及貿易賞賜。

民間自由製造供日用或貿易。

窯址

江西景德鎮

湖田窯南岸一處

落馬橋(太白園)及窯址

1.江西景德鎮

湖田窯南、北岸多處

落馬橋一帶多處

2.雲南 玉溪窯

3.浙江地區

特徵

1.體型碩大而多樣。

器型大瓶、大罐、大碗、大盤之類。

有徑60cm大盤

63.5cm至正十一年象耳瓶

53.5cm龍紋罐

口徑43cm大海碗

2.胎用御土=景德鎮附近產高嶺土(有命則供,無命則止)

元景德鎮創二元配方

高嶺土+瓷土

胎質潔白細緻,造大型器也不會變形。

3.釉潤白、厚、微泛青。

4.圖案多層次且精美。

5.青料用蘇麻尼青進口鈷料。

6.當時出口到伊朗、印度、東非。

 

1.體型小,無大件器,器型較簡單。

器型小而款型少,多小碗、小罐、梅瓶、靶盞之類。

 

2.只有民用瓷土,質較粗。高嶺土由浮梁瓷局所管,民間不得使用。

胎質粗、較黃、雜質多。

 

 

3.釉黃、不均、較薄。

4.圖案簡單少層次。

5.青花暗藍,用國產鈷料,無錫斑。

6.當時是民用,出口到東南亞、菲律賓等地。

 

 

伊朗型舉例:子石硯齋藏元青花藍地寶纏枝蓮紋大盤紋大盤



菲律賓型舉例




元至正型青花瓷鑑析

-

元青花瓷的發展

元至正型青花圖案分類

 -

Ⅰ   代表皇室的輝煌

A.龍紋圖案

 

 

 元至正型青花圖案分類中可以看到元官窯青花瓷各時期的階段發展,最早期當然是彰顯元皇朝的輝煌,龍一直是中國的圖騰象徵,屬於皇帝的吉祥神物。從上古青銅器上,漢陶器,唐宋瓷器都有發現。到元代獸型身軀修長,頭小、頸曲、四肢細的蛇形,又強調以連續式波浪起伏的身體,來配合其周圍圖案的韻律感,是至正青花的主要紋樣之一。身軀彎曲如蛇,飾以魚鱗紋或網紋,龍首多無毛,個別繪疏毛,上下顎較長,有張口和合口之分,張口的多伸舌。四肢細而有力,爪長而微彎,有三爪、四爪和五爪,以三爪和四爪為多,五爪應為御用品。元代多站龍和游龍,周圍襯以靈芝雲紋和長長的火焰紋。還有一種海水白龍畫法,龍紋用模印留白,週圍以青花勾勒細密海水紋襯托。 

1. 獅頭鋪首五爪雲龍紋大梅瓶

50.5

038

2.3. 牡丹雙龍戲珠盤口獸耳罐    一對

53.5cm53.8cm

027

028

4. 雙獸耳龍紋扁壺   

(雲肩鳳紋器身雙龍戲珠)

39

033

5.6. 龍紋盤(三爪走龍紋)一對

42.5cm

43cm

069

070

7. 龍紋小碟(三爪龍暗刻靈芝雲三朵)

21.5cm

076

8. 龍紋罐(雙角三爪龍)

16.5

032

9. 藍地釉裏紅雲龍紋罐

20.3cm

087

10. 八棱牡丹開光龍鳳紋大梅瓶

(《大元國至正五年製》款)

48.5

036



 

 

 

 

 

 

 




Ⅰ A1



Ⅰ A 2&3






Ⅰ A4

Ⅰ A5


Ⅰ A6






Ⅰ A7

Ⅰ A8

Ⅰ A9


Ⅰ A10

Ⅰ A10










B.滿池嬌--蓮塘鴛鴦紋圖案


   蓮塘鴛鴦紋是元至正青花瓷採用最多的紋飾圖案。

元奎章閣太學士柯九思草堂雅集宮詞十五首:

觀蓮太液泛蘭橈,

翡翠鴛鴦戲碧苕,

說與小娃牢記取,

御衣綉作滿池嬌。

  元文宗天曆年間御衣多池塘小景,元代將作院金玉府畫局設計刺綉同時也設計瓷器中的御用品,所以在官窯元青花有同樣圖案。而在磁州窯吉州窯或民營窯場是沒有這種圖案,不是皇家瓷廠就禁止使用或不能獲得這類設計粉本。

 

1. 蓮塘鴛鴦大盤〈大元國至正十一年造〉款 

51cm

8cm

047

2. 蓮塘鴛鴦大盤〈大元國至正十一年造〉款 

 

49cm

9cm

048

3. 蓮塘鴛鴦大盤〈大元國至正十一年造〉款 

 

50.5cm

8.5cm

049

4. 蓮塘鴛鴦大盤〈大元國至正十一年造〉款

 

50cm

9cm

050

5. 蓮塘鴛鴦大盤(邊菱口海濤紋)(無款)

49cm

051

6. 蓮塘鴛鴦大盤(邊菱口海濤紋)(無款)

40cm

071

7. 鴴鳥荷塘小碟

17

077

 

Ⅰ B1

Ⅰ B2

Ⅰ B3

Ⅰ B4

Ⅰ B5

Ⅰ B6

Ⅰ B7





C.孔雀紋圖案

孔雀在元皇室代表「聖主臨朝,重啟朝運」,而在伊斯蘭教孔雀也是代表皇室的徽紋。

 

1. 牡丹孔雀盒形硯        (外圈纏枝蓮紋)

 25 

035

 

 

 

Ⅰ C1





Ⅰ C1

.伊斯蘭及藏傳佛教文化的影響

    伊利汗國是元代的宗藩,早期宗教地域佛教、基督教,蒙古薩滿教,伊斯蘭教。

伊利汗國與元朝往來十分頻繁,信奉伊斯蘭教-藍色〈深遠純潔透明的象徵〉,青花瓷藍白色符合審美,伊又盛產鈷料,伊利汗合贊皈依伊斯蘭教12951331

    藏傳佛教雜寶紋始於元代,瓷器上常用紋飾,元代瓷器一般在肩、脛部變形蓮瓣內繪銀錠、雙角、犀角、法螺、珊瑚、火珠、火輪、火焰、雙錢、結、法輪、寶幢、傘蓋、寶瓶、雙魚等紋樣。因無固定格式又重複出現,故稱「雜寶」。至明代雜寶散傳於主紋空間並增加元寶、鼎磬、方勝、紅葉、艾葉、蕉葉,任取八種而成。

 

1.藍地留白八寶菊花牡丹紋大盤

59

043

2.藍地留白八寶纏枝蓮八寶紋大盤       

59

044

3.青花藍地白八寶盤〈大元國至正十一年造〉款

48.2

073

4.八寶牡丹梅瓶

25

039

      

.1

     

 

.2

.3.

.4






.吉祥豐盛的象徵

 

鳳凰和祥,

天清地定,

蛟游四海,

萬世昌盛。            西樵關仁

 

  龍鳳、麒麟、白澤都是御用的吉祥圖案。

鳳凰在宋代已出現於瓷器,有瑞鳥之稱。

格物總論曰「鳳神鳥也,見則天下安寧」 

淮南子曰「鳳凰之翔至德也。」

   鳳為瑞鳥,是至正型青花的常見紋樣,形象特徵是雞頭鷹喙鱗身花尾,尚繪長而向下彎曲包卷,下喙短而被上喙包卷在內,身上羽毛如鱗片,尾有二至七叉,尾梢卷為圓圈,常繪畫成對,飛翔一上衝一下俯,配麒麟或穿插於牡丹花。

   麒麟為瑞獸,相傳在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時出現,性情和善而稱為「仁獸」,代表吉祥仁愛長壽,形象特徵為鹿首鱗身馬尾牛蹄,頭有角,身紋也有留白畫法,一種鱗片塗藍,弧線留白,另一種模印留白法。

A. 麒麟與鳳紋圖案

1. 雲鳳麒麟菱口大盤

60

041

2. 麒麟飛鳳牡丹梅瓶(印模花紋)

30.5

040

   


.A1


.A2













     

B. 龍鳳紋圖案

1. 青花龍鳳大盤(邊菱口水浪紋雙線青花)

49

052

           


C. 雙鳳紋圖案

1. 青花雙鳳如意雲大盤         

43

053

2. 青花雙鳳如意雲大盤       

43

054

3. 青花雙鳳如意雲大盤

43

055

4. 雙鳳穿牡丹小碟

20

075

.C1

           

.C4



D. 麒麟紋圖案

 

1.麒麟花園圓邊大盤

40.5

072

           


E. 魚藻紋圖案

1.魚藻蓋罐 (菊花紋寶珠蓋)    42  031

2.魚藻紋盒形硯        (外圈雙錢紋)    22  034

.E1

 

 

.E2



.蒙古皇族漢化漸深的影響

A.人物紋圖案

  多用漢唐平劇內容為藍本,繪畫精美,人物故事於瓷器上,作瓶、罐杯、盤的主體畫面。

  伊利汗國1335伊利汗不塞去世,漸漸減少對景德鎮藍白青花瓷的訂購,亦因道路的阻塞。元青花瓷景德鎮晚期燒製對象反而向國內皇室貴族居多,且當時文宗等權貴皇族亦有一定程度的漢化,隨科舉的恢復,人物紋飾在此時產生且漸受歡迎,解釋了人物紋飾是在元中晚期開始燒造。

 

1. 八寶人物梅瓶(蕭何月下追韓信)       

49.2

037

2.三國志人物故事(三顧草廬)半截式梅瓶

〈大元國至正三年製〉款

38

026

3. 三國志人物故事(三英戰呂布)折沿菱口大盤

60cm

042

4. 三國志人物故事(呂布貂蟬)菱口大盤

41

058

5. 三國志人物故事(呂布貂蟬)菱口大盤

41

059

6. 三國志人物故事(呂布貂蟬)菱口大盤

41

060

7. 三國志人物故事(呂布貂蟬)菱口大盤

41

061

8. 全相《列仙傳》衛叔卿人物故事大碗

43

029

9. 全相《列仙傳》衛叔卿人物故事(衛叔卿送子)菱口大盤

52

045

10. 全相《列仙傳》衛叔卿人物故事(仙奕)菱口大盤

49.5

046

11. 全相《列仙傳》衛叔卿人物故事(仙奕)菱口大盤

41

056

12. 全相《列仙傳》衛叔卿人物故事(仙奕)菱口大盤

41

057

13. 全相《列仙傳》衛叔卿人物故事(漢武帝訪仙)菱口大盤

42

062

14. 全相《列仙傳》衛叔卿人物故事(漢武帝訪仙)菱口大盤

42

063

 

.A1


.A2


.A3



.A4


.A8

.A9

.A10



.A13








B. 松竹梅紋圖案

        中國漢族君子之風,如松之堅毅長青,如竹之高風亮節,如梅之冰清傲雪,稱歳寒三友。這種裝飾題材是最早出現於元代青花瓷器上,明清相繼沿用。

1. 松竹梅大盤 

42cm

065

2. 松竹梅大盤 

42cm

066

3. 松竹梅大盤 

42cm

067

4. 松竹梅大盤

44cm

068

5. 八角獸耳罐(鴛鴦柳塘、松竹梅四景)

39.1

030

 

.B1

.B5

 

 

C.硯的流行是文人墨客之風漸盛於元代中後期。

1.青花方型硯四邊繪纏枝蓮紋,底部繪法螺形花押

2.藍釉加青白釉三十六峰硯山

     D.漢文字銘文的出現是隨著元皇族的漢化,除八思巴文外,對漢文也有一定程度的認識及認同。

  例:

三國志人物故事(三顧草廬)半截式梅瓶〈大元國至正三年製〉款1343

八棱牡丹開光龍鳳紋大梅瓶〈大元國至正五年製〉款1345

蓮塘鴛鴦大盤〈大元國至正十一年造〉款41351 

青花藍地白八寶盤〈大元國至正十一年造〉款 1







--

元青花瓷對明清青花瓷的影響
個別詳細論述

--

1. 獅頭鋪首五爪雲龍紋大梅瓶


2.3. 牡丹雙龍戲珠盤口獸耳罐    一對

4. 雙獸耳龍紋扁壺   

5.及6. 龍紋盤(三爪走龍紋)一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