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王圖 曉歲牡丹》(局部) 絹本 重彩設色 100cm×51cm 1988

關仁大師榮獲2012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大師獎

關仁大師榮獲2012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大師獎
關 仁 GUAN REN(KWAN YAN) 水墨神筆,騏驥千里於詩書畫世界 國際著名書畫大師,構成關仁的主要元素是醫生、詩人、書畫巨匠、中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大師、詩書畫合一創作大師、狂草馬書畫及中國超象派畫法始創人、考古收藏家。譜寫出一位大藝術家多姿多采、多元化的人生。 字子石,號子石硯齋主人,1950年香港出生,祖籍廣東南海西樵,197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系內外科醫學士,從服務多年的醫界進入藝術界。自幼展現藝術才華,多次獲校際首獎,科學與藝術同步成就,主張科學融入藝術,創新點亮傳統。 現任中國藝術交流協會理事,狂草馬畫廊總監,中國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藝術交流協會藝術顧問,中國名家藝術品收藏協會理事,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台灣藝術行政暨管理學會會員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2016宋代名瓷現代觀 新春喜慶萬家歡 子石硯齋藏六件宋代名瓷 Six Famous Sung Wares from Inkstone Studio Collection



1.北宋汝窯月白 蓮花池圓硯   直徑15cm
Northern Sung Ru Guanyao Ink Pallete


硯呈正圓形,上方為一形態優雅的蓮花形墨池,硯丘平正,硯緣一圈微細小支釘痕,汝窯為北宋宮廷燒造的御用器,在裝燒時一般不用墊圈或墊餅,而是用裹足滿釉之釘燒的方法,此硯底部及圈足滿釉不露胎,器胎成香灰色施過釉處微顯粉色,這是由於胎中含微量的銅所致。
汝官窯器不用民窯的刻劃花裝飾,注重釉色的純正淡雅,全硯色澤成淡淡粉藍的月白色,釉細潤厚如堆脂,無開片現象,1984年發現窯址於河南寶豐清涼寺,1999年發現河南汝洲張公巷窯址,2004年出土44件可復完珍貴青釉瓷,裝燒工藝與寶豐清涼寺汝窯相一致。

汝窯創燒於北宋初,終於元末,且官汝僅存在了20(餘皆民窯時期),北宋晚期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至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40年是汝窯的鼎盛期,期中20餘年為官汝期,以工藝精湛,釉色高雅著稱,但產量有限,所以傳世品稀少而珍貴。

曹昭〈古窯器論〉 汝窯器,出北地宋時燒者,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媚。薄甚亦難得。
汝窯釉下有寥若晨星的稀疏氣泡,釉面有細微開片蟹爪紋,但少部分器無開片,更為佳者。


2.南宋官窯  粉青釉圓盤  口徑11.5cm 足徑6.8cm  2.8cm
Southern Sung Guanyao Dish









釉色粉青,開片,金絲鐵線,盤內外壁開大小片紋,金絲鐵線。盤底圈足內開小片紋,魚子紋。

圓盤為宋代官窯出產的盤式之一此盤口外撇,淺圓腹,裡心坦平,折底,淺圈足。造型端莊穩重,線條流暢簡樸,迎合宋代文人風尚的審美。
此盤呈現紫口鐵足,符合鑒宋官窯器的重要依據。

釉色粉青,有開片或稱蟹爪紋,
開片紋有粗細之分,粗者黑色,細者淺金色,盤內及外壁或稱金絲鐵線,
但圈足內開小片紋又稱魚子紋,造工精美,增強了單色釉的美感,胎薄釉厚,潤如堆脂,盤的口緣和足圈呈現深啡色,謂紫口鐵足,符合鑒宋官窯器的重要依據。根據1984-1986年杭州鳯凰山南麓的烏龜山,發現郊壇下官窰的發掘資料,此窯採用瓷石和紫金土二元配方,胎土含鐵量較高,胎體可呈黑,深灰或黃色,因器口施釉較薄,微露紫色胎體,足上卻呈赤鐵色,形成紫口鐵足現象。
宋官窯有三處
1
據文獻記載,北宋後期政和年間(11111117)京師自置窰燒造名曰官窰故北宋官窯應在開封,但至今未發現。

2
先設者為修內司窯,南宋遷都臨安(今杭州)設修內司窯1996年在杭州鳯凰山與九華山之間發現窰址2006年在此處老虎洞窰址獲一小片瓷片為當時用的瓷蕩箍上「修內司置庚子」證實確定修內司窰所在。
3
另一處是後立者郊壇下官窯,1984-86在在杭州鳯凰山南麓的烏龜山發現郊壇下官窯,出土大量瓷片,窯具等實物標本。


哥窯
宋月白釉葵花口洗
口徑17.8cm   8.5cm
Sung Dynasty Geyao Flower lobed edge Brush Washer 







口六葵瓣器身堆貼三組梅花,有三足,瓷胎呈杏黃至深灰色,釉色米白不透明,釉面光澤如同敷粉 ,有傳世哥的特色是胎厚而釉薄,胎體厚達4mm,此洗是三足,足底露胎,而不是用支燒法,胎色不深,無紫口鐵足現象。

釉面燒成後有裂痕原是缺陷,但卻用此開片美化原來單色瓷,這種技術以哥窰最為高超。裂片大者如冰,小者如蚌,粗者如鐵絲,細者如蠶絲,還填以不同顏色,或黑或金,稱為金絲鐵線。此洗器身內外開有大小紋片,縱橫交錯,大片紋是黑色如鐵絲,小片細呈黃色淺如金絲,為哥窯中金絲鐵線開片的典型。
哥窯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窯址至今還沒有確定。
哥窯特徵以傳世哥為標準,當時是專供宮廷使用,不流於民間,產量極少。現大部分藏於北京及台北故宮,上海博物館及私人收藏。

鈞窯

1. 紫紅斑撇口圓洗    口徑15.6cm 足徑6.5cm  4.7cm
Sung Dynasty A Splashed Junyao Brush Washer










器為撇沿口,壁矮弧形,矮圈足,裏外施天藍釉,並綴有紫紅斑約六點大小不一,如天空中的雲,天藍釉清新淡雅,紫紅斑滋潤凝厚。

矮圈足內無釉,屬墊餅燒法。

2. 天藍釉紫紅斑  鬲式爐   口徑9.5cm 足徑5cm  9.5cm  腹徑11 cm
Sung Dynasty A Splashed Junyao Incense Burner










鬲式爐為宋代鈞窯生產的爐式之一,器型仿商周青銅鬲而成。此器為斂口、圓唇、束頸、鼓腹,下承以三如意足。造型古樸典雅,製作精良是宋代民鈞的上乘之作。

天藍釉典雅,腹部一片紫紅斑,窯變色彩絢麗。胎厚硬度高,釉料用銅、鐵磷錫等多種元素,製作為二次燒成,先素燒,後掛釉再高溫燒成。一般用墊燒,官窯器施滿釉者用支燒,用木柴為燒造原料,因柴不含硫磺,燒出器物色澤較好。釉色鮮艷,有蚯蚓走泥紋。

鈞窯創始於唐,興盛於北宋,北宋晚期短暫為官鈞時期,金元時期續燒,明代衰退,窰址以河南禹縣,(今禹州市)為中心,遍及縣內各地,已發現有一百餘處,其中鈞台窰產量最多,質量最好,曾經供北宋宮廷使用。

龍泉窯
南宋梅子青釉八卦紋三足圓洗  口徑21.5cm 底徑10.5c11.3c腹徑22.3 cm
Sung Dynasty Longquan Celadon Brush Washer








斂口、平唇弧腹承以三獸足,口沿及㡳沿二度鼓釘紋,中間刻一圈八卦文,宋代常有的花紋,造型端莊秀麗,胎白,厚而釉潤如脂,釉色梅子青,是南宋龍泉窯所創燒,色濃翠如梅子而得名,釉面光澤度高,玻化程度強,略為透明,釉層比粉青厚,釉質瑩潤如美玉,三獸足滿釉,底部露胎處呈赭褐色。

南宋時供皇室貴族使用的高檔精美產品。

龍泉承襲越窯而更創新,五代始燒,北宋初創時釉色淡青或青黃,南宋中後期是鼎盛期,創燒粉青及梅子青釉。窯址在浙江南部龍泉縣,元明代續燒到清代停燒。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