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王圖 曉歲牡丹》(局部) 絹本 重彩設色 100cm×51cm 1988

關仁大師榮獲2012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大師獎

關仁大師榮獲2012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大師獎
關 仁 GUAN REN(KWAN YAN) 水墨神筆,騏驥千里於詩書畫世界 國際著名書畫大師,構成關仁的主要元素是醫生、詩人、書畫巨匠、中國最具影響力藝術大師、詩書畫合一創作大師、狂草馬書畫及中國超象派畫法始創人、考古收藏家。譜寫出一位大藝術家多姿多采、多元化的人生。 字子石,號子石硯齋主人,1950年香港出生,祖籍廣東南海西樵,1975年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系內外科醫學士,從服務多年的醫界進入藝術界。自幼展現藝術才華,多次獲校際首獎,科學與藝術同步成就,主張科學融入藝術,創新點亮傳統。 現任中國藝術交流協會理事,狂草馬畫廊總監,中國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藝術交流協會藝術顧問,中國名家藝術品收藏協會理事,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台灣藝術行政暨管理學會會員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子石硯齋藏唐代九龍紋〈化平天下〉金星地眉子歙硯之研究



近三十年來主要研究中國古硯及青花瓷,常拜讀劉新園先生在景德鎮考古研究所發表的論文,尤其對宣德蟋蟀罐及湖田窯考古,立論精辟,十分景仰。近期知先生對古硯研究亦感興趣,拜讀《文物》20055期有關歙硯的文章,其中所謂「袋形硯考」的幾個疑點,由於子石硯齋藏一方唐代九龍紋〈化平天下〉金星地眉子歙硯,或可解釋劉先生所提出的幾個疑問

一、唐九龍紋〈化平天下〉金星地眉子歙硯述及圖
二、唐宋時期關於歙石的文獻
三、化平天下硯式由來,「化平」為「花瓶」的諧音,是寶瓶硯式的一種。
四、所謂北宋袋形硯不是括囊硯,實是唐代〈化平天下〉硯式流傳到宋時的簡化式樣
五、花瓶對一位文人的意義
六、真正的括囊硯
七、結語

一、唐九龍紋〈化平天下〉金星地眉子歙硯述及圖

    涉遊於書畫界四十餘載,收藏研究文房清玩,古董陶瓷以增創作靈感,又因繪畫從不用化學墨汁,每天磨墨作畫,四處尋訪好硯,至好硯成癖,命名畫室「子石硯齋」,現藏文玩古瓷約200餘件,歷代古硯亦近200之數。其中收藏一方唐代九龍紋〈化平天下〉歙州眉子金星硯,長35. 5厘米,橢圓式上下寬18厘米、中寬27厘米、高4. 8厘米,石理純黑細潤,是唐歙州眉子坑所產,受墨處(墨堂)刻作瓶形,中平整,金星密布,有長眉子紋數道,墨池刻作蓮花形,深2. 7厘米、寬14. 6厘米,墨堂與墨池相通處為窄長瓶口,狀若一朵蓮花插於寶瓶中,既清且雅,花瓶週環三面鐫九條蛟龍奔騰出沒於波濤之際,龍體修長,頭上昂,各盡向背,張口翹舌,龍角向後,眼鼻齒鬣分明,細頸曲腹,背鰭整齊,龍鱗細密,每條龍姿態各異,龍身隱現於波浪紋,有見首不見尾之勢,張牙舞爪,作騰飛游動狀,刻工蒼勁有力,刀法流露出唐人之豪邁,硯背微凹如覆盤,不加琢磨,留自然石質,硯石均有皴剝,年代久遠,唐龍尾石流傳甚鮮,真墨林奇物。九龍紋特顯其高貴,「花瓶」諧音「化平」應是天子御用的〈化平天下〉硯古代除天子外不得用九龍紋



二、唐宋時期關於歙石的文獻

j歙州硯譜:北宋 唐積撰 治平三年 1066 (1)
    採發婺源硯,在唐開元中,獵人葉氏逐獸至長城里,見疊石如城壘狀,瑩潔可愛,因攜以歸,刊粗成硯,溫潤大過於端溪,後數世葉氏諸孫持以與令,令愛之,訪得匠手斲為硯,由是山下始傳至南唐元宗,精意翰墨,歙守又獻硯并薦硯工李少微,國主嘉之,擢為硯官。
石坑:眉子坑在羅紋山開元中發…
品目:眉子石其紋七種
金星地眉子、對眉子、短眉子、長眉子、簇眉子、闊眉子、金眉子
名狀:端樣、舍人樣、月樣、方葫蘆樣、八角辟雍樣…寶瓶樣、笏頭樣、風字龜樣等…

k 歐陽修試筆:北宋  皇祐三年  1049 (2)
南唐有國時於歙州置硯務,選工之善者命以九品之服,月有俸廩之給,號硯務官,歲為官造硯,有數,其硯四方而平淺者,南唐官硯也,其石尤精製作,亦不類今工之侈窳。

l歙硯說(3):唐侍讀硯譜云:二十年前頗見人用龍尾石硯,求之江南故老,云昔李後主留意翰墨,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龍尾硯,三者為天下之冠,當時貴之,自李氏亡而石不出,亦有傳至今者。
歙石因產歙州龍尾山故又稱龍尾石

從以上幾則文獻可知,歙石在唐初開元年間已經被發現,初並不顯,後由知府選定良工刻硯薦朝廷。到南唐時才在歙州設硯務官,秩以九品,有俸祿,挑選精良硯工,每年製一定數量的硯進貢朝廷,式多方形平淺,製作精緻,稱南唐官硯,且有些流傳到宋代,極為珍貴。眉子坑在唐初已開採,金星地眉子紋在歙州硯譜品目眉子紋七種中排首位,可見是當時高貴品種。
    南唐李後主好翰墨,以澄心堂紙、李廷珪墨、龍尾硯,三者為天下第一,是故以上的一方九龍紋〈化平天下〉金星地眉子巨硯很可能是李後主故物。
龍尾石雖在北宋景祐年間再採,在唐時故坑亦不復有,只在環山山脈再採。後亦絕,元代並未見再開採。

三、〈化平天下〉硯式由來
   「化平」為「花瓶」的諧音,古人以形取意,米芾〈硯史〉(4)中云:唐之制見文房四譜,今之制見歙州硯圖。可惜米芾所說的兩篇硯譜圖考已失,只可在文字或其他圖考查證。
    根據《古硯圖考》清 唐秉均(5) (圖二),硯端方形,受墨處與墨池刻作瓶式,瓶口為墨池,環以盛開花朵的雕刻,瓶身以枝葉藤蔓圍之,示意此瓶為花瓶,故名〈化平天下〉硯。       


    子石硯齋藏唐九龍紋〈化平天下〉金星地眉子歙硯(圖1)以蓮花為墨池,墨堂刻作寶瓶樣,亦有花瓶的意思,九龍紋代表天子,而天子所及之處當為天下,此硯可能是〈化平天下〉硯的原始式樣。是歙州硯務官特別為天子設計的。
    唐代佛教盛行,蓮花是佛教的聖花,《大日經疏》卷十五記載:「如世人認蓮花為吉祥清淨,悅可安心,今密藏中亦以大悲胎藏妙法蓮花為最吉祥。」,蓮花裝飾成為我國工藝美術普遍的題材,也有用於瓷器及織錦6。例(1)唐代邢窯的青瓷器(圖三)。釉色溫潤,器腹底部有刻花的上舉式蓮花,與高足下翻的花瓣相呼應6。例(2)唐釋迦說法圖刺繡(部分)(圖四)現藏於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這張繡高206厘米寬159.9厘米。此圖是幅中眾菩薩群中左方的淨瓶菩薩,手執插有蓮花的淨瓶。

    用蓮花寶瓶刻在一方硯上,對中國皇帝而言「化平天下」代表權力威望,四海歸心,天下歸順的意思,另方面蓮花代表君子,代表清廉,他亦希望為臣的有清廉的操守,協助治理國事。
    再者此硯的九龍紋雕刻非常特別,展現唐代活潑生動富麗堂皇的氣派,與後來宋代的文靜典雅風格迥然不同。
中國雕刻從漢開始進入制度化7,風格似畫又似雕刻,所用技法特殊,可分為:
(1)    線刻陰線刻,凸線刻,減地平面線刻。
(2)    浮雕淺浮雕、高浮雕及透雕法
在東漢早期鑿紋地淺浮雕發展成為河南,南陽地區畫像石中一種較成熟的彫刻技法。即在物象輪廓外減地留下縱向或橫向的平行細密鑿紋。到東漢中晚期藝術水平達到畫像石發展的高峰,淺浮雕形象佔了絕大多數。














洛陽古墓博物館,東漢墓室石刻應龍游魚圖(圖五)中,應龍與魚是用淺浮雕及陰線刻法,減地處用平衡線的鑿紋構成幾何型的波浪,兼備寫實及浪漫風格,是東漢最流行的技法。
唐代雕刻藝術承傳漢代而發展,所以保留有漢代畫像石中生動細膩的陰線刻,優美傳神、奇偉瑰麗的淺浮雕。在這九龍紋硯面的小天地裡,非常難得的可看到如漢畫像石中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作品,把龍這瑞獸,以刀代筆,捕捉其特徵勢態,使之更加傳神,充滿生命力量和氣勢。九龍是用淺浮雕法刻畫龍的活力勁力,栩栩如生,又在物象輪廓外減地處以細密平衡的陰線刻紋,劃出層層波濤,襯托出蛟龍的動感,與漢代鑿紋地淺浮雕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此精緻的作品,絕不會是一般硯工能達成,推斷為南唐歙州硯務官,挑選優良畫師與硯匠合作的成果。

四、所謂北宋袋形硯不是括囊硯,實是唐代化平天下硯流傳到宋時的簡化式樣

北宋歐陽修也認為南唐官硯製作精美,比北宋硯好,所以宋人仿效南唐官硯的款式是自然的事。估計到了宋代化平天下硯式雖被仿效,卻已簡化為端方四直式,米芾〈硯史〉:「今人尚端樣。」引證之,底作矮抄手或矮足,硯面雕刻簡略或略去,只以蓮花形墨池及線條簡單的瓶樣為墨堂,墨池與墨堂相通處為窄瓶口,既美觀又雅緻適宜文人的審美眼光。這種硯式正吻合劉新園先生所提出而又十分疑惑的北宋袋形硯8,如他所說袋口束成花朵狀正是那蓮花形的墨池,袋形墨堂其實是瓶式的墨堂。
    最具代表性是(1)雙清藏硯中9的北宋九鶴〈化平天下〉水波紋銀星歙石抄手硯及九硯山房8所藏的(2)北宋綠色歙硯及(3)南宋〈化平天下〉眉子歙硯。
1)【北宋九鶴〈化平天下〉水波紋銀星歙石硯,雙清藏硯】圖八
     雙清藏硯藏,石色蒼青,硯額雕刻簡略為薄意九鶴祥雲,墨池蓮花型,墨堂成圓角方型的瓶,以配合端方形硯,底作矮抄手。硯長17公分,寬10.5公分,高3.7公分

















2)【北宋歙州綠石〈化平天下〉硯,九硯山房】圖九
     九硯山房藏,石質滋潤,硯面雕刻全略去,墨池保留蓮花形,墨堂刻瓶形,相通處是窄瓶口,瓶口有卷曲紋,底作矮抄手,是化平天下硯的宋代版本。硯長17公分,寬10.5公分,高2.5公分






3)【南宋歙州眉紋化平天下硯,九硯山房】圖十
     九硯山房藏,石質細潤,硯面無雕刻,墨池保留蓮花形,墨堂配合端方硯,為一帶圓角的方瓶式,墨池與墨堂相接處卷曲紋明顯,看出是蓮花插在寶瓶中,硯平底,長23公分,寬13公分,高3.5公分
     以上三硯墨池蓮花形及瓶口的卷曲紋都保留唐代化平天下硯的特色。(1)應是在唐到北宋過渡期的式樣,硯額仍有九鶴祥雲的薄意雕刻,但墨堂已改為較流線型的方形寶瓶,硯背已演變成宋式的矮抄手。(2)(3)就是標準宋代的版本,硯面雕刻全略去,只保留蓮花形墨池和瓶形墨堂,也就是後來元、明時期繼續仿效的式樣。
且查證宋代並沒有關於袋形硯的文獻,宋硯的形制在宋高似孫〈硯箋〉1023式及歙州硯譜名狀門共40式並沒有袋形樣,而其中就有寶瓶樣。

〈古硯圖考〉53種寶瓶樣:
j化平天下 圖二實例圖一
k太平有象 圖十一實例圖十二 宋紫端太平有象硯
〔宋紫端太平有象硯〕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西清硯譜卷十三 2 11
    作長方形,受墨處刻為瓶形,瓶口至肩刻為墨池,硯背上刻泰卦爻象,其下刻象形,硯上方刻清高宗御題詩。











l漢朝爐瓶 圖十三實例圖十四


〔漢銅雀瓦硯〕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西清硯譜卷一 2011
    硯長方形,覆瓦式,硯面中央琢成瓶式形,瓶口凹下為墨池,硯額中央刻有清高宗乾隆四十二年隸書銘,有鈐印二,曰「比德」曰「朗潤」硯背滿佈麻紋,中央有陽文「建安十五年」。























到了清代這種硯式已演變成一個花瓶的形狀。
〔子石硯齋藏清代綠端石〈化平天下〉太平有象硯〕圖十五
    花瓶形,綠端石,受墨處刻為圖形瓶腹,瓶耳是一對象首,瓶口刻梅花,底部飾以雲龍紋,喻意化平天下,太平有象,匯於一硯。

    其實歙州硯工把化平天下硯式一直延用至今日,一方現代歙硯12圖十六


五、「花瓶」或「瓶花」對一位文人的意義

    為什麼北宋文人這麼喜歡用花瓶硯式?從明 袁宏道 《瓶史》序13中可窺一二:
「夫幽人韻士屏絕聲色,其嗜好不得不鍾於山水花竹,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在,奔競之所不至,天下之人棲止於囂崖利藪目眯塵沙,心疲計算…余遂欲欹笠高巖,濯纓流水,為卑官所絆,僅有栽花蒔竹一事可以自樂,而邸居湫隘,遷徙無常,不得已乃以膽瓶置花,隨時插換…有賞詠之樂,取者不貪,遇者不爭,是可述也,噫此暫時快心事也,無狃以為常而忘山水之大樂…」
    從以上文章可領略古代文人雖身處官場,卻心繫山林,希望有幽人韻士般高尚情懷,置一瓶花於雅室齋中聊解山水之情,取花如取友,如能放一方蓮花池寶瓶式宋硯於案上,既可實用又可明志,何不快哉!
    「蓮」與「廉」諧音,蓮花表示清廉。蓮花又代表君子,宋 周敦頤愛蓮說:「蓮,花之君子者也。」這樣絕對可以解釋為什麼在合肥市1973年安徽博物館在發掘包氏家族墓時,發現包公次子包綬墓中有一方歙石〈化平天下〉硯,包拯在仁宗時是一代清官,立朝綱毅,他的兒子當然以清廉君子而自豪(圖十七)。

六、真正的括囊硯

那真正的括囊硯又是怎麼回事呢?據《古硯圖考》是有錦囊封事硯式(圖十八),是一方像型硯,硯的形狀斲成一個錦囊樣,墨池跟墨堂相連,受墨處平整而墨池微漥下,錦囊底部是尖形有如葵花瓣,故意與瓶式有所分別,因瓶子底部一定是平才可放置於几上,古人的藝術手法是不讓人一眼就看破,所以錦囊收口部分是刻在硯背,有錦帶封緊。這種硯式其實不多見,西清硯譜著錄二方。

其一〔宋澄泥括囊硯〕(圖十九)欽定西清硯譜 卷四14
    硯高二吋五分,上寬一寸二分,下寬一寸七分,厚三分許,澄泥宋製,墨鏽膠固,受墨處連墨池為囊式背刻作囊口,歛處反折索陶束,有括囊之意。
    清乾隆皇御題硯銘:言出諸口兮語書諸手兮,君子之樞機可不慎,坤四之守兮,製硯者義或於此取兮,然予恐過之弗聞,而戒仗馬之醜兮。可見乾隆皇亦不希望他的朝臣用沉默態度面對朝廷問題,可惜此硯原物已失落。













其二〔舊端石括囊硯〕 欽定西清硯譜 卷十七11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圖二十)
    一方舊溪端石,色淡質細,琢為囊形,囊底尖形,受墨處寬平,囊口作墨池硯背上方如囊口反括,縚繩下垂,左旋右折,刀法古勁,括處鐫御題詩一首。
    御題詩:舊阬端石今希有,挾尋內庫獲以苟,凡物顯晦亦有時,彰之彌因閟之久,質為烏玉連城珍,形作括囊三緘口,慎不害已演坤爻,更申金人銘義守,想當熙寧紹聖間,權奸用事正人醜,然而時豈無忠臣,讜論直言頻納牖,憬然鑒古更惕然,恐論人明論己否。












文字方塊: 圖二十(b)舊端石括囊硯硯背

    劉新園先生所述的括囊硯應如上述3例(圖十八圖十九圖二十)的式樣,而他所舉例的6方袋形硯,應是唐化平天下硯式的宋代簡化本。

七、結語

1)子石硯齋藏一方唐代九龍紋〈化平天下〉金星地眉子歙硯,證明〈化平天下〉硯式從唐代已開始。
2)這種硯式到宋代已簡化為較流線型的端方型,蓮池寶瓶樣,以迎合當時的美學,所以在袋形硯考中6例就是化平天下硯的宋元版本,其得以流行是文人貴其喻意蓮花代表清君子,天子亦希望他們的德政能「化平天下」,四海歸心。
3)安徽省合肥市包氏家族墓所出土包公之次子包綬的一方歙硯,是北宋時期的「化平天下」硯式,亦解釋為何他使用這方硯畢生至寶之引以為榮及以它作陪葬物,以表示他為官清廉,以德政「化平天下」。





參考書目

1. 唐積《歙州硯譜》  美術叢書本 上海神州國光社印行1928二集 第十輯
2. 歐陽修《歐陽修試筆》硯林脞錄 中國書店出版 1992 92
3. 佚名 《歙硯說》美術叢書本 上海神州國光社印行1928三集 第三輯
4. 米芾 《硯史》硯說本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 1
5. 唐秉均《古硯圖考》硯說本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 
  圖二 629圖十一 625頁,圖十三 627頁,圖十八 634
6. 劉良佑《中國器物藝術》雄獅圖書公司 第四版 1980 圖三 98頁,圖四 129
7. 蔣英炬、楊愛國《漢代畫像石與畫像磚》20世紀中國文物考古發現與研究叢書  文物出版社  第二版200328-41
8. 劉新園《袋形硯考》文物 文物出版社 2005 5 83頁,圖九:封三1圖十:封三2圖十七:82
9.國立歷史博物館 雙清藏硯》台灣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2001258259
10. 高似孫 《硯箋》硯說本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48
11. 國立故宮博物院《西清硯譜古硯特展》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出版1997 圖十二:第215頁圖十四:第63頁,圖二十:第243244
12.馮正曦 《硯的天地》常春樹書坊 1984 67
13. 袁宏道 《瓶史》 美術叢書本 上海神州國光社印行1928初集 第六輯
14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西清硯譜 台灣民俗學會出版 l95l 第四卷 圖十九